月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五个问题理解当下的矛盾和分化

来源: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资料图)

研究结论

4 月公布的3 月经济数据以及5 月公布的劳动节小长假消费数据,其中蕴含着相当多的分化,这也意味着经济存在诸多值得关注的结构性特征:

如何理解制造业PMI(49.2%)与五一消费数据(旅游收入追平2019 年同期)的分化?工业边际转弱最主要原因在于2、3 月回补明显,抬高了环比基数,其次是外需支撑作用较弱,去年9 月开始全球制造业PMI 从未超过50%。而经历了三年疫情之后,今年消费呈现强弹性。往后看,工业对增长的贡献较前三年走弱、消费贡献转强的特点很可能延续,但就生产本身而言,短期回补的消退不改长期韧性,而外需的变化仍有待观察,因此无需因当下的分化而对生产悲观。

汽车“价格战”与超预期社零汽车分项是否矛盾?3 月经济数据中社零最为亮眼,但主要依靠汽车带来,非汽车则一般(3 月非汽车社零消费相比1、2 月均值为101%,2017-2019 年正常年份分别为100%、99%、104%),和乘联会之前的表态有差距,原因在于口径的不同,乘联会口径仅为乘用车,而社零数据中的“汽车类”更加广义,不仅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而且包含汽车底盘和汽车配件,这可能是差距的来源——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之后,汽车的商业使用场景有进一步修复:1-3月海关货运监管交通工具中,汽车数量恢复至2019 年同期的56.6%,去年仅20+%,有明显修复,而其他交通工具变化不大。

复苏背景下民间投资疲软原因何在?1-3 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0.6%,常被解读为民营企业信心的缺失,但实际上,民间投资中行业分化明显,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为10.3%,可见相关信心并不弱,拖累项在于第三产业,整体投资增速仅-4.4%,原因一是在于地产以及相关链条,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下降13.8%,下拉民间投资增速5 个百分点,据此推算地产占民间投资比例达三分之一;二是一些盈利模式有所转变的行业如教育,1-3 月教育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0.4%(1、2 月累计-5%)。在此背景下,提振民间投资根本在于提升民营企业对一部分第三产业的信心,在行业政策环境稳定的背景下,提振新渠道、寻找新空间可能是必由之路(如城中村改造、基建等)。

低通胀代表经济在通缩吗?3 月CPI 再度超预期回落,哪怕是服务价格,与疫情前相比也不算强势。今年一季度服务价格同比平均上涨0.8%,2018-2022 年同期分别为2.9%、2.2%、1%、-0.2%、1.3%。在复苏背景下通胀为何连续两个月不及预期?我们认为并非需求不足导致通缩,背后有更多原因:一方面,消费品角度,高增长的细分领域在于可选消费,如体育娱乐、金银珠宝、服装鞋帽、汽车、医药等,这些可选消费品不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供给紧张是通胀大幅攀升的前提;另一方面,即使是服务业,劳动力市场的宽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价格压力(3 月16-24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19.6%,仅次于2022 年7 月)。展望后续,今年可能存在淡旺季服务通胀差距拉大,全年整体存在天花板的特征,不会出现美国式的通胀。

基数之外二季度还会有哪些变化?从环比上,二季度有几个变量可能会带来增量变化:一是消费倾向的修复:一季度消费倾向(即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2019、2018 年同期相比还有差距,这种差距是旺季反弹高度和未来修复延续性的保证;二是第三产业投资与相应的就业,有望随着基本面的进一步修复而改善;三是政策的角度,营商环境改善和吸引外资可能会成为重要的观察点,外资对相关产业链产值和出口也会带来帮助。

总体来说,二季度除了基数,也存在着更多期待,因此对于修复的后劲,依然可以保持信心,迎接同时包含基数和内生动能的二季度增长。

风险提示

疫情存在阶段性反弹的风险;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外需回落幅度大于预期。

标签:

推荐

财富更多》

动态更多》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