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初、高中生及父母阅读|《走出心灵的黑洞》(2)——青春期孩子并非要反抗他们的父母

来源:腾讯网

推荐初、高中生及父母阅读|《走出心灵的黑洞》(2)——青春期孩子并非要反抗他们的父母

(这是“侯立元教育人生”陪您走过的3014天)


(资料图片)

接着上篇文章

一、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显然,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李老师知道倾听对于来访孩子的重要性。

为什么许多原本在孩子、家长看来已经“无法解决”的问题,到了心理咨询师这边很快就得到了解决?为什么许多孩子不愿意将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告诉家长,而愿意向心理咨询师去倾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咨询师会耐心地倾听来访者的心声,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将心中的困惑、不满,甚至怨恨,慢慢地倾吐出来。有的孩子倾诉着倾诉着,内心平静了;有的孩子倾诉着倾诉着,问题自我解决了;有的孩子倾诉着倾诉着,内心释然了……

《高考,到底是谁的事》中那位母亲的话特别有代表性:“我也没多说啊,不就是问了几句吗,她就火了,而且那么凶,好像我欠她似的,这像个孩子样吗?”而这位母亲之所以会说出这句话,是缘于女儿前面冲动的表现。那么女儿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呢?原来是高考模拟考试刚结束,放假一天。这位母亲一见到孩子,看到她没带书,就着急地问:“书呢?放一天半假,怎么连书都不带回家?这就要高考了,你还有多少时间学习?”女儿一听,嚷道:“学习,学习,你就知道让我学习!好不容易放个假,我就是不带书回家又咋了!”

如果这位母亲见到刚考完试的女儿送上关心的话语,并倾听女儿接下来的安排会怎样呢?从后来这位母亲的陈述中可以得知,原来当时刚考完试,孩子觉得自己发挥得很不理想,正生闷气,并打算好了,高考前利用这次放假充分休息,调整一下状态。

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多倾听孩子真实的心声,将会听到孩子更多真实的心声。

二、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管控下的“听话”》中那个一米八五的男孩,生活的核心概念竟然是“妈妈都是对的”“不能让妈妈生气”,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问问妈妈,妈妈同意了他就去做,否则就不去做……

孩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本应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然而,如果他们长期处于“管控”之中,他们就会过多的依赖他人,“把对自己的评价始终建立在别人的态度上,所做的一切都要看别人的评价,非常害怕别人的不认同,自然就会经常表现出胆小、羞怯、小心翼翼,或者看起来很乖巧听话。”

《我到底为什么要学习》一文中,孩子这样说道:“上小学的时候,我喜欢读书,可是有做不完的作业。每次放学回家想看故事书,爸爸妈妈就不让,说写不完作业就不能看书。可是每次写完作业,他们又说到睡觉的时间了,又不让我看书。”

孩子真实的想法得不到尊重,又没有能力去“反抗权威”,所能够做的就是越来越讨厌作业,越来越讨厌学习,甚至越来越讨厌父母的管教方式。

孩子的想法需要得到尊重,他们在想法落实的过程中,才会学会合理地规划时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三、容忍孩子的犯错: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让孩子去尝试,有时缺的不是孩子的勇气,而是家长的勇气。“都是为你好”,多少家长以“为你好”的名义,而不自知地阻止了孩子试错的机会,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正如书中的那位妈妈所说:“孩子长大了,但我们心中的孩子还没长大,还在像照顾心中的那个小孩一样照顾她。这本身就是对她的不尊重和不信任,她怎么可能好好做自己?”这是一位在咨询之后改变自我的妈妈,这是一位为了孩子成长愿意改变自我,最终改变自我的妈妈。

《正面管教》一书中说:“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我们不能替孩子去适应社会,不能替他承受他本该需要经历的磨炼。”而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家长没有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允许孩子犯错呢?

书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困惑、迷茫、无助、彷徨,看到了他们渴望被关注、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我们看到了倾听带给孩子成长的重要帮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教育方式。不由地想起临床心理学家戈登教授的一句话:“现在我确信,青春期孩子并非要反抗他们的父母,他们只是反抗某些几乎被全世界的父母所采用的具有破坏性的教养方法。”

家庭教育

学生成长

教师发展

德育思考

微课录制

标签:

推荐

财富更多》

动态更多》

热点